《护理实践与研究》杂志是由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、河北省儿童医院(河北省第五人民医院、河北省儿科研究所)主办的护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。刊号:CN 13-1352/R;ISSN 1672-9676。同时被万方数据库、中国知网、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、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。以从事临床护理实践、护理科学研究、护理管理及护理教学等护理专业群体为读者对象;以报道护理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、护理实践经验以及新理论、新方法和新技术为主要内容。包括:论著、调查研究、专科护理实践、中医护理、护理管理、护理教育、综述、循证护理等栏目。是护理专业人士获得专业前沿信息、理论知识、技术方法和开展学术交流的园地。查看更多

您当前的位置 > 健康科普专栏 > 胃里的“捣蛋鬼”:幽门螺杆菌感染,你不可不知的3大真相

胃里的“捣蛋鬼”:幽门螺杆菌感染,你不可不知的3大真相

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社石家庄有限责任公司
2025-04-16

蓝盈盈作者照片.png

作者:蓝盈盈 梁欢

作者单位: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(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)


1744269701854134.png


在我们的消化系统里,住着一位名副其实的“捣蛋鬼”——幽门螺杆菌。它虽微小,却能在你的胃里掀起不小的波澜。今天,就让我们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,一起揭开这位“捣蛋鬼”的神秘面纱,了解你不可不知的3大真相。


真相一:幽门螺杆菌的“捣蛋”方式

案例分析:李阿姨因长期食用生鱼片感染幽门螺杆菌,出现胃痛、反酸症状。

“捣蛋鬼”揭秘:幽门螺杆菌通过鞭毛黏附胃黏膜,引发炎症、胃溃疡甚至胃癌,如同胃部“破坏者”。

建议:彻底煮熟海鲜、肉类,避免生食,降低感染风险。


真相二:幽门螺杆菌的“偏爱”人群

案例分析:小王一家因共用餐具导致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,多人出现胃部不适。

“捣蛋鬼”揭秘:该菌通过口口(接吻、共餐)、粪口(污染食物)及医源性(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)途径传播,家庭聚餐、公共用餐环境易成“重灾区”。

建议:推行分餐制,使用公筷公勺;勤洗手,尤其饭前便后;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。


真相三:幽门螺杆菌的“隐形威胁”与应对

案例分析:张先生体检发现无症状感染,经治疗后清除病菌。

“捣蛋鬼”揭秘:感染初期多无症状,但长期潜伏会损害胃黏膜,增加胃癌风险,堪称“沉默杀手”。

建议:高危人群(如胃病家族史者)定期胃镜检查;确诊后遵医嘱规范治疗,避免病情恶化。


总之,幽门螺杆菌这位“捣蛋鬼”虽然让人头疼,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“捣蛋”方式、传播途径、潜在危害以及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,就能轻松应对这位不速之客。让我们一起守护胃部的健康,让“捣蛋鬼”无处藏身!



参考文献

[1]孔文洁,贺欢,刘卫东,等.自身免疫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研究[J].疑难病杂志,2024,23(11):1287-1291. 

[2]邓婧,郑明琳,郭毅,等.铋剂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[J].实用药物与临床,2025,28(1):74-80. 

[3]权昕,温华,路宁,等.幽门螺杆菌感染知晓度调查:一项西安三甲医院的横断面研究[J].临床医学进展,2023,13(6):9301-9308. 

[4]吴保红. 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治疗的疗效检验[J].健康忠告,2022,16(2):196-198.

[5]狄佳,常丹燕,刘莎,等.西安地区1万例门诊和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[J].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,2022,30(3):200-206. 

[6]雷雷,党元娜,余雪纯,等.郑州市部分社区幽门螺杆菌家庭内感染状况调查分析[J].中华全科医师杂志,2023,22(7):697-703. 

[7]李达,张大涯,陈润祥,等.海南省东方市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的调查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[J].中华临床医师杂志(电子版),2023,17(8):858-864. 

 


第一作者蓝盈盈女,中共党员,主管护师,健康管理师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护士长,广西科学院大健康产业研究院专家库成员、南宁市青秀区科普专家库成员。从事临床护理及健康体检与管理专业工作20年,具有相关专业扎实的知识功底及丰富的工作经验。近五年主持或参与广西卫健委自筹课题研究项目10余项,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国内合法、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,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实用新型技术专利1件,参与健康管理专业相关40项企业标准撰写,获得医院科教兴院专利奖项、新技术新项目奖项等。曾多次被医院评为青年岗位能手、优秀共产党员、医德医风考评优秀人员及年度考核优秀人员等荣誉称号。


审核人:谢伟玲


官方微信

0311-85911163

85911463

85074334